为什么有些人一谈恋爱就上头?
心理学中把“恋爱脑”这种模式称为“病理性依恋”或“痴迷型依恋”,处于这种恋爱模式下的人往往会对恋人过分迷恋,不会考虑双方关系的平衡,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。不仅如此,TA还会不断地向对方表达出想要靠近的需要,而且有可能这种需要会越来越具有侵犯性,给对方带来痛苦和困扰。
心理学家Bartholomew和Horowitz从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,试图解释不同的恋爱依恋类型。
焦虑维度指的是从恋爱关系中获得安全感的能力,以及自我价值的评价,亦即越能在恋爱中重视自己,越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,焦虑也就越低。
回避维度指的是对伴侣的行为反应,若对亲密需求反应较为冷漠,则回避更高。
据此就能划分出四种依恋类型,
1、痴迷型依恋
即所谓的“恋爱脑”,是因为TA在恋爱关系中的表现是比较矛盾的,TA期待和享受与伴侣的亲密感,喜欢与伴侣“贴贴”,但是TA对自己的价值评价是较低的,即过于看重对方,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也很难获得安全感,因此,即使在很亲密的时候,也会容易担心被对方抛弃。这样的恋爱关系就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,双方产生不理解、不信任和对抗,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。因此,恋爱脑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恋爱模式。
2、恐惧型依恋
TA害怕被抛弃,但同时又抗拒亲密感,对亲密举动感到不舒适。
3、冷漠型依恋
冷漠型的人则拒绝信赖对方,在恋爱中依然保持疏离,会感觉到恋爱对TA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。
4、安全型依恋
以上这三种依恋模式都各有缺陷,只有安全型恋爱模式是比较健康的,这种人不回避亲密,也不会过分担心被抛弃,认为自己和对方都是值得被爱的,因此对伴侣较为信赖,能够感受到伴侣对自己的重视,往往拥有良好的恋爱关系。
恋爱脑会让人降智吗?
一项研究把100名大学生根据情史分成了“恋爱”“分手”“从未恋爱”三组,并且扫描了他们在放空状态下的大脑。结果发现,就算大脑什么都不想,还是能看到恋爱对大脑的影响。哪怕早就分手了,大脑也会呈现出差别。也就是说,从你踏入爱情这条河流开始,你已经拥有了“恋爱脑”。
目前有科学研究发现,陷入“恋爱脑”状态会让人智商下降,恋爱中会大量分泌多巴胺,我们的一些记忆被短暂抑制,让一些原本的常识判断变得模糊,理智出走。而当我们从恋爱中“下头”,多巴胺分泌减少,这些被短暂抑制的记忆就重新清晰,理智恢复。然而,你也不必因此封心锁爱,“恋爱脑”并非一定带来负面影响,研究结果表明,恋爱组的大脑在奖励、动机和情绪调控系统、社会认知系统上显示出功能连接的显著增强。
简单来说就是,恋爱时间越长,你大脑角落的某群神经元就越积极。不仅如此,它们还特别团结,让你的情感变得丰富敏感,社交更收放自如。由此可见,即便“恋爱脑”会让人智力下降,却可以让你情商提升,对人生有更多细腻与深刻的体验。